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南北共建”绣出“苏北好江南”!解码区域协调发展的苏宿样本

  • 发布日期: 2023-11-27
  • 来源: 宿先声
  • 访问量:32

与全国“东中西”问题一样,江苏“南中北”三大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是长期困扰江苏经济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锲而不舍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创新探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园区共建模式在广袤苏北大地全面开花,为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苏州宿迁合作以及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共建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深入苏州工业园区、苏宿工业园区等地调研采访,探寻苏州宿迁合作共建的成功实践,解码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本。

一次极不平凡的南北“牵手”


坐落在苏宿工业园区的建筑“窗口”

纵横成网的道路、人气满满的邻里中心、美景如画的苏州公园……对于熟悉苏南的人来说,如果不看地名,还真以为置身有“洋苏州”之称的苏州工业园区。这儿,的确跟苏州工业园区有缘,它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北“分号”——苏宿工业园区。

苏宿工业园区是江苏坚持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全省“南中北”三大区域发展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如何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协调平衡发展,成为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20世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确立并实施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苏北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加快苏北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着眼进一步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作出开展南北结对挂钩帮扶的决策部署,明确苏南苏北5对市级挂钩合作关系,确定苏州与宿迁挂钩合作。2006年,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共建园区成为苏南苏北挂钩合作的主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2006年底,在一片农田林地里,苏宿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宿迁市原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首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鹰说,苏州工业园区出人、出钱、出项目,全方位支持苏宿工业园区建设。


苏宿工业园区阳澄邻里中心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模板可以参照。”时隔17年,谈起苏宿合作共建时的情景,沈小鹰颇为感慨:“我们刚去宿迁的时候也很担心,‘外来的和尚’能不能念好本地经?”既来之,则“干”之。他率领第一批“苏干”从零起步,白纸作画绘新图,短短几年,在一片蝉鸣蛙叫的乡野农田崛起一座现代新城。

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贾成柱就曾经历那段“燃情岁月”,他回忆:“当时大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加班加点、从不抱怨,‘小恙不离岗位,轻伤不下火线’,这种激情和作风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江苏提出的“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重大指示要求,先后采取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实施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优化调整南北帮扶合作结对关系等创新举措,整合南北优势资源,促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更大力度为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打通经络、开创新局,推动宿迁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创造了洼地崛起、后发赶超的“宿迁奇迹”。

苏州宿迁“牵手”后,两地开始频繁交流互动,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合作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据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市南北挂钩宿迁市工作队副领队崔广全介绍,在2022年度全省共建园区综合考评中,苏宿共建园区再创佳绩,苏宿工业园区实现“十三连冠”,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包揽省特色园区前3名,共获得省财政奖励资金1.75亿元,占全省奖金总额60%。

一段恢弘壮丽的发展历程


苏州市地标建筑“东方之门”

从1996年到2023年,在宿迁建立地级市27年的行进坐标中,有22年是与苏州并肩奋进、携手成长的。22年来,两地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合作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共建的力度始终没有减,两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回顾22年苏宿合作共建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目标、丰富内涵,推动合作共建从单向挂钩帮扶向双向互利合作转变的过程。”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历程大致经历了以扶贫转移为主体的“南北挂钩”(2001年至2005年)、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的“南北共建”(2006年至2018年)、以拓园发展为路径的“南北共富”(2019年至今)三个阶段。

在“南北挂钩”阶段,苏州主要实施以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为内容的单向帮扶、单向输出,累计向宿迁转移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64个、总投资51.5亿元,帮助宿迁转移剩余劳动力20万余人,支持资金、设备等2500余万元,帮助培训各类干部1500余人次。

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后,两地合作转入以共建园区为主要抓手的新阶段,随后启动建设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吴中宿城工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口市、县(区)共建园区全覆盖,开创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目前,6个共建园区以占全市0.82%的土地完成全市6.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的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9.7%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强力引擎。

自201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系统谋划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南北合作共建继续深化、全面拓展,并专门针对苏宿合作共建作出“在更高层次推进苏宿合作共建”和“再建一个苏宿工业园区”的重大部署,出台“十条支持政策”推动苏宿工业园区拓园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努力争创国内一流区域跨界合作园区。

“苏宿工业园区是省内第一家获批的省级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创建成为省级开发区的南北共建园区。”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说,拓园后的苏宿工业园区,面积由13.6平方公里扩展到28.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苏宿两地签订了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框架协议和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专项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27项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六纵七横”路网框架全面开工建设,“再建一个苏宿工业园区”的设想正逐渐变成美好现实。

一个合作共建的生动样板


苏宿工业园区苏州公园

10月9日,凝练了苏宿工业园区17年开发建设经验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共建园区建设指南》发布,填补了全国共建园区建设领域“无标可依”空白,为全省全国共建园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从无“模式”可参照到成“样板”可借鉴,苏宿两地矢志探索,蹚出一条全新道路。探寻两地合作共建的生动实践,紧抓产业项目这个核心、共建园区这个载体、合作机制这个关键,一步一步推动合作共建迈向全面、走向深入。

苏宿两地很早就意识到,产业转移是合作共建的“头版头条”,如果产业项目是“1”,其他就是“0”,没有产业项目,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为此,两地一体化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式对接产业转移需求、高效化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打造全链条、精细化的产业转移服务平台。

首先,制定产业转移“路线图”,编制承接产业转移引导性规划,鼓励两地企业构建产业链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相关企业抱团迁入宿迁,目前苏宿工业园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5个县(区)共建园区已形成智能装备、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其次,铺设项目流动“高速路”,搭建企业常态化考察、动态化对接、无缝式洽谈的交流合作通道,促进恒力、可成、长电、阿特斯等一大批投资大、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转移落户宿迁。最后,开通服务帮办“直通车”,率先在全省探索出“拿地发四证、交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经验做法,“宿迁速办”成为宿迁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之所以选择宿迁,主要看中了宿迁良好的营商环境。”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惠芬感慨地说,没想到宿迁发展这么快。

产业与城市从来都是相生相长、互促互融。苏宿工业园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6个国字号荣誉和39个省字号荣誉。园区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组织实施开发、建设和管理。在高水平规划方面,由新加坡邦城、CPG集团国际顶尖团队编制发展规划,创造性地采用“工业区、商住区的科学配比和有机区隔”的功能布局。在高质量开发方面,坚持“一张图纸不走样”“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住”的开发原则,启动实施了一批共建民生项目,园区日益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处处散发着“苏式味道”“园林气息”。


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

尤为重要的是,为保障园区高效率运行,苏州方面不折不扣做到人员、资金、项目“三为主”,宿迁方面切实做到规划建设、社会管理、政府服务“三到位”,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协调解决园区发展遇到的难题。借鉴“封闭运作+充分授权”模式,启用“2号公章”,赋予苏宿工业园区16个方面的市级权限,推动园区享有设区市一级管理权限;采用“管理机构+开发机构”的园区运营方式,实行滚动式开发、项目化运作、扁平化管理,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体系,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

苏宿两地还深刻认识到,开创合作共建新局面,既离不开产业项目、园区开发建设的载体支撑,更离不开社会、民生、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全面对接。为此,两地更大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延伸合作层级,力争创造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的发展成果。

“我们集团是两地合作领域全面拓展的重要成果,现有两校三区,共有223个教学班级、730名专任教师、11367名学生,入选国家和省级课题16项。”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梁军说,希望未来苏宿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除教育领域之外,苏宿两地还将合作拓展至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坐落在苏宿工业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苏州支持宿迁公共服务补短板的重要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2022年4月建成启用,让园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真正享受优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苏宿合作共建之路也是两地人才互通之路,苏州不仅为宿迁发展输出人才,还为宿迁发展培养人才。宿迁重点选派产业、招商、科技等领域人员,分批赴苏州挂职锻炼“取经”,把苏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宿迁。频繁的人才交流互通,加速了南北文化的融合,江南水乡的温婉、务实、睿智与西楚大地的大气、勇毅、豪放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今年6月,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妍萍赴苏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挂职学习锻炼。她表示,将利用难得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把苏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宿迁。

“作为从苏州到宿迁挂职交流的干部之一,我尽己所能为园区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回到苏州,也一直关注、支持园区发展。”苏宿工业园区原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余成林说。

“一家亲”唱响深化南北共建新乐章,“双面绣”织就苏宿共同富裕繁华图。展望未来,苏宿合作共建的大道将越走越宽。作为苏宿最重要的合作成果,苏宿工业园区开启了“二次创业再燃激情、拓园发展再续荣光”的新征程,正着眼在共建园区“点上”持续发力、在产业链条“线上”协同融合、在社会事业“面上”深化拓展,努力担当起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探索新路的更大使命责任。

记者手记

解码22年苏宿合作共建的成功密钥,双方始终顺时应势把准发展之需、懂舍善得共寻破题之策、遵循规律创新合作之道,共同打造了一个跨区域合作的典型样本,对践行区域协调发展辩证法作出了生动诠释。

合作共建22年来,苏宿双方始终做到高位协调、推动有力,健全机制、合作紧密,同向发力、协作高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眼长远、持续用力,推动共建园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不仅在合作共建中实现了“苏州腾笼换鸟促升级、宿迁筑巢引凤造集群”,而且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合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可借鉴的合作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推广的合作典范,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亮点、全省南北合作共建的一面旗帜。

苏宿合作共建的成功实践表明,推进跨区域合作共建,既顺应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又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更彰显了同舟共济、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意识,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办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