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种好共富“试验田”——区域协调发展的苏宿探索

  • 发布日期: 2025-01-20
  • 来源: 学习强国
  • 访问量:32

以共建园区为主要抓手,是江苏锲而不舍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探索。苏州、宿迁6个共建园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些“标志性成果、普遍性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和生动注解。

——题记

12月28日,记者从吴江泗阳工业园区获悉,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将在深圳召开,该园区将被授予“2024中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产业园区”称号。这将是该园区近两年内获得的第三个全国性奖项。

与吴江泗阳工业园区相隔不远的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也毫不逊色。去年,“昆山沭阳共建案例”3次获全省推广,今年9月,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服务企业发展的经验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

两个园区的奋楫争先,是苏州、宿迁6个共建园区拔节生长、竞相发展的缩影。2006年,随着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苏州、宿迁两市的合作开始以共建园区为主要抓手,随后启动建设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吴中宿城工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口市、县(区)共建园区全覆盖。

南北联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央和省委赋予苏州、宿迁两市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践行者、南北共同富裕的“试验田”,6个共建园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实践?形成哪些经验做法?有什么启示?近日,记者走进6个共建园区探寻答案。

率先破题:开辟共建园区“试验田”

苏州与宿迁,江苏这两座“一南一北”的城市,不仅因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还因为6个共建园区而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省内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梯级分布态势。

21世纪初,为了加快落实党中央赋予江苏的“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缩小南北区域之间的发展落差,省委、省政府作出“南北结对挂钩帮扶”的决策部署,明确苏南的苏州市和苏北的宿迁市结对。

2006年,为了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江苏开始推动南北共建园区,苏州与宿迁先行一步,启动全省首个共建园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并相继开发5个县(区)共建园区,开启江苏在新时期探求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征程。

进入新时代,苏州、宿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的殷殷嘱托,以高质量推进共建园区发展为主抓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6个共建园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连续18年领跑全省共建园区,既是省内第一家获批的省级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创建成省级开发区的南北共建园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稳居省特色园区“第一方阵”。

苏州、宿迁合作共建以来,苏州累计向宿迁派出“苏干”300多人,转移项目1034个,总投资达2547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6个共建园区以占全市0.93%的土地完成全市6.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的规上工业销售收入、9.7%的规上工业增加值、1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强力引擎。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看来,6个共建园区的成效,不仅在于指标数据的贡献,还在于为宿迁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户,建立了一个快速承接苏南在改革开放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理念的平台载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亮眼成绩的背后,苏州与宿迁合作共建园区究竟有什么成功“密钥”?

“密钥”之一:算好泾渭分明“兄弟账”

“两地合作共建园区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行政推动的力量在跨区域合作中尤为重要且难能可贵。”张春龙表示,只有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才能让合作共建更具生命力。

基于此共识,6个共建园区开发建设后,苏州与宿迁开始频繁交流互动,两市主要领导坚持每年组织党政代表团互访,将共建园区建设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会商,合作之手越握越紧,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城市。

两市在合作共建园区的过程中,采用“管理机构+开发机构”的园区运营方式,实行滚动式开发、项目化运作、扁平化管理,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双方约定,苏州方面不折不扣做到人员、资金、项目“三为主”,宿迁切实做到规划建设、社会管理、政府服务“三到位”。

比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建立之初就由江苏省、苏州、宿迁、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组建具备市场主体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开发公司,对园区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形成了“投资—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双方在共建园区推出充分授权机制,凡是在苏州可以做到的,原则上都可以在共建园区参照执行。”宿迁市副市长,苏州市南北挂钩宿迁市工作队领队,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国荣介绍,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享有设区市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其他5个共建园区享有县(区)同等服务,从项目审批到证件发放等均可“一站式”办结。

虽然“兄弟情深”,但如果在共建园区的建设发展问题上出现分歧或矛盾,那“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是两市始终坚持的合作原则。

针对共建园区在建设、发展、管理、运行等方面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两市从一开始合作就签订了多项协议细则,详细规定遇到问题怎么解决、风险如何分担等。如果出现分歧,一切按照协议办事。

“密钥”之二:唱好产业发展“重头戏”

走进吴江泗阳工业园区,吴江盛虹集团投建的全球首条从废瓶到纺丝的再生纤维生产线,每天都在演绎“变废为宝”,8个小塑料瓶就能做出一件Polo衫。

依托吴江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泗阳县把吴江泗阳工业园区作为高端绿色纺织特色产业核心片区进行打造,目前已形成“聚酯切片—纺丝—加弹—织造—染整—成品加工”的纺织全产业链体系。

苏州、宿迁挂钩合作后,两市很早就意识到,产业是合作共建的“头版头条”,如果产业项目是“1”,其他是“0”,没有产业项目,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于是,两市紧抓产业项目这个核心,一方面制定产业转移“路线图”,建立产业转移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苏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相关企业抱团迁入宿迁,目前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5个县(区)共建园区已形成智能装备、高端纺织、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铺设项目流动“高速路”,拓展企业常态化考察、动态化对接、无缝式洽谈的交流合作通道,促进盛虹、恒力、可成、长电等一批投资大、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转移落户宿迁。

“总部、研发在苏州,生产、制造在宿迁”更是两市创新产业培育发展模式的一大创举。今年,格烁光电材料、昇利扬材料两个项目率先试水,生产基地落地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研发总部入驻位于苏州的苏州宿迁“科创飞地”,实现了“1+1>2”的招商效应。

截至目前,6个共建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449个,总投资2095亿元,其中来自苏州的项目220个,总投资1450亿元,亩均投资强度超过450万元。今年以来,累计招引项目71个,总投资475.24亿元,保持着“五天落地一个项目”的蓬勃发展速度。

“密钥”之三:做好产城融合“大文章”

粉墙黛瓦、垒石堆山、小桥流水……在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苏州街,不仅可以观赏苏式韵味的假山亭台和园林造景,还可以看到惟妙惟肖的《平江图》地雕。

“园区的定位不是工业区,而是一座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全说。

产业与城市从来都是相生相长、互促互融。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

在高水平规划方面,园区由新加坡邦城、CPG集团国际顶尖团队编制发展规划,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造性地采用“工业区、商住区的科学配比和有机区隔”的功能布局,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获批省级绿色生态城区高品质建设示范区。

在高质量开发方面,园区坚持“一张图纸不走样”“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住”的开发原则,启动实施了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苏州公园、苏州街、阳澄邻里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园区日益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处处散发着“苏式味道”“园林气息”。

“园区的公共配套项目正在抓紧规划建设,将为园区3万名产业工人提供‘一站式’居住保障和生活服务。”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处长陈亮说,园区结合产业定位,通过实施住房保障补贴、技能专职培训、帮扶子女上学等暖心举措,让企业员工更好融入宿迁城市生活。

经过18年的发展,一座“产、城、人”有机融合和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已展露美好模样。

“密钥”之四:念好借鉴创新“本地经”

2023年11月9日,由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牵头起草的江苏省《共建园区建设指南》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共建园区建设领域地方标准,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跨区域共建工业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从无“模式”可参照到成“样板”可借鉴,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6个共建园区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在于借鉴创新。

沭阳县委常委、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朱启松告诉记者,去年7月底,新一批昆山沭阳工作组到任后,明确“经验借鉴+高新产业集聚”工作定位,策划实施开展一号工程“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学习借鉴苏州“三大法宝”、传承“昆山之路”,全力将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昆山模式在沭阳的“转化地”。

泗洪县委常委、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钢认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正是通过借鉴推广苏南“园区经济”发展经验,吸引苏南企业落地生根,才成功获批全省首家省级南北共建特色园区。

除了借鉴苏南“精益求精”“精简高效”“产城融合”等理念,一些务实管用的理念已潜移默化深植宿迁。

坚守“一张蓝图绘到底”先规划后建设理念——

“入驻前两年,苏州宿迁工业园区首轮开发团队把规划建设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经历近9个月的规划编制,才着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开发建设合理性和科学性。”陈亮说。

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类似,常熟泗洪工业园区的供地、用地全部按照规划执行,16年来,园区整体面貌与总规蓝图保持一致。

奉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亲商服务理念——

“公司之所以落户宿迁,主要看中了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宿迁市骏马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建春说,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坚持“围墙外事情由园区包办,围墙内事情由园区帮办”的服务理念,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江苏机器时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落户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也是看中了当地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邵月婷说:“2013年公司刚来时,只是一个生产基地,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区域总部,总投资达30亿元。”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6个共建园区率先在全省探索出“拿地发四证、交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经验做法,苏州亲商安商、惠企培企理念在宿迁传承并发扬,“宿迁速办”成为宿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示范引领:精绘联动发展“共富图”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半工半商半生活’的开发模式启示我们,共建园区只是切口,产城融合是路径,共同富裕才是目的。”张春龙认为,只有以产业园区为纽带,带动南北两地经济社会领域全面对接,才能使南北合作共建成为江苏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近年来,苏州、宿迁两市持续推动南北合作共建从共建园区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由市级结对帮扶拓展为市县乡村四级对口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大领域推进。

多维度、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下,围绕科技、人力资源、教育、医卫、文旅、康养六大领域,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宿迁落地,宿迁第一高级中学、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宿迁木渎实验学校等一批“群众叫好”“可视可感”的实事项目建成投用。苏宿工业坊、常泗工业坊等一些地名相连命名的载体,成为两市携手合作的历史见证。

经过多年发展,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的一份报告显示:苏州宿迁挂钩结对以来,宿迁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从2005年最低时的2.1%提升到目前的3.33%,提升58.6%;两市人均GDP的比值从2000年的6.68收窄到2.26,实现质的跃升;两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从2014年的2.50收窄到2.27。

如今,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市,江苏成为全国区域发展均衡性最好的省份之一。(撰稿:田庆伍 黄江苏 黄启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