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苏宿工业园区:“1+3+N”协商议事机制 “议”好居民身边事

  • 发布日期: 2025-07-03
  • 来源: 速新闻
  • 访问量:32

左手一提青菜,右手一筐鸡蛋,6月25日一大早,苏宿工业园区圆融社区恒大绿洲小区居民张玉萍从菜市场满载而归。走到小区东门,看着脚下平整坚实的地面,她露出满意的笑容:“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路面磕绊了,我打心眼儿里满意!”


恒大绿洲小区自2014年底交付以来,已入住1500余户居民。由于小区“年龄”较大,加之人流车流密集,小区东门地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修修补补成为常态。更令人困扰的是,每逢雨天,路面坑洼积水,不仅给居民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也让小区的“门面”形象打了折扣。

近年来,改造小区东门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改造资金从哪里来?改造方案怎么定?圆融社区给出了答案:居民说了算!

自2024年起,圆融社区党总支运用“1+3+N”协商议事机制,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物管会、物业公司、居民小组为主体,汇聚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协商议事,为小区难题“把脉开方”。

议事会上,圆融社区党总支书记程青介绍了东门改造范围、施工工艺等初步设想。“施工材料要把关,过程要做好监管。”“施工期间,居民出行、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细致入微地讨论改造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得益于“1+3+N”这一民主协商“法宝”,一个个居民关切的问题在充分交流中有效化解,一条条合理的建议在协商议事中持续落地。

今年4月份,小区东门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不到10天便顺利竣工。“要是没有社区党总支的组织、协调,咋能这么顺利!”小区物管会主任闫长春感慨。

“社区大小事,让居民来商议。”程青深有体会地说,社区的事儿办得顺不顺,关键看民主协商程序走得实不实。居民通过参与协商,从“站着看”转变为“跟着干”,动力足了,阻力就小了。

在苏宿工业园区,通过民主协商解决像东门改造这样的民生难题已成常态。

阳澄社区剑桥湾小区曾面临居民出行、停车两大难题:之前,小区只有东西两个主要出入口,东门面朝马路,车流量较大,西门面朝学校,上下学时段拥堵。此外,小区还存在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剑桥湾小区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汇聚物管会、物业公司、楼栋长、网格员等多方力量,通过多元渠道收集居民意见。经过沟通协商,大家一致决定在小区北侧开设小门,并积极与阳澄邻里中心沟通协商,允许居民在夜间临时将车辆停放在该中心停车场。

在园区有关部门的协作推进下,小区北侧小门已于2024年建成,这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停车难题,还拉近了居民与商业载体的距离。

无论是东门改造,还是北门开设,都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参与。“社区的事情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很多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街坊邻居都喜欢到社区来议事。”居民张玉萍说,她不仅经常建言献策,还号召大伙儿一起参与社区建设。

近年来,苏宿工业园区积极探索协商议事机制,通过“群众选题、网格议题、会议定题、组织做题、群众评题”的方式,将“倾听、协商、实施、评估”四个环节同“1+3+N”协商议事机制有机结合,累计解决闲置公共用房使用、加装小区充电桩、业主委员会改选、物业冲突等急难愁盼事项30多项。

明日社区推进了街区改造,阳澄社区推动了小区增设非机动车棚……这些发轫于基层的民主治理实践,共同绘就了一幅苏宿工业园区安居乐业新画卷。(张立婷 宋清 孙菲 陈少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