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区新闻

园区“动能加速营”收官,第一名最多减重54斤!

  • 发布日期: 2025-08-19
  • 来源:
  • 访问量:32

“之前长期伏案工作,我的体重最高达236斤。参加园区减重训练营后,我成功减掉了54斤,中度脂肪肝也改善至正常水平。”近日,苏宿工业园区“动能加速营”减重训练营圆满落幕。谈及收获,25岁的上班族夏先生由衷地说,园区减重训练营让他重获健康。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倡导,推动体卫融合工作走深走实,自5月7日起,苏宿工业园区联合市体测中心推出了为期100天的“动能加速营”减重训练营。30名学员参与了本次训练营,总减重310公斤,不仅让园区干部职工收获了身体素质的蜕变,更以运动为纽带凝聚了团队力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蓬勃的“健康动能”。

科学打底:定制化方案让健康管理“精准落地”

“刚开始觉得每天一万步是负担,现在不走够反而不自在。”园区某国企职工黄虎看着手机里累计100多万步的运动数据,笑言自己养成了“走路带风”的习惯。这背后,是活动科学细致的健康管理体系在支撑。





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响应全民健身号召的具体实践,“动能加速营”由园区党政办公室、工会联合会、团工委联合主办。活动启动之初,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为86名参与者逐一进行血压、体脂、心肺功能等10余项指标的健康评估,像黄虎这样的“久坐族”,收到的运动方案里特别加入了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的提醒;而偏胖体质的参与者,则在饮食建议中明确了“每日碳水摄入量不超过200~250克、优质蛋白不少于80克”的具体标准。

100天里,“健康减重挑战赛”平台成了大家的“线上健身房”:每日上传运动数据打卡,系统自动生成运动报告;营养师每周在线答疑,针对“晚餐吃多少合适”“运动后如何补水”等问题给出专业解答。截至结营,平台累计生成运动数据报告120余份,参与者平均每日运动时长较活动前增加30分钟。其中,有效参与人数达30人,总减重310公斤,其中减重30斤以上4人,个人最大减重数为54斤。

多元赋能:从室内赛场到田间地头的“活力交响曲”



“深蹲30个!再加10个!”每月一次的“卡路里燃烧一小时”现场,动感的音乐与大家的呐喊声交织,成了园区最热闹的“运动时刻”。除了深蹲风暴、哑铃推举等室内项目,活动更将“健康课堂”搬到了户外与田间。



镇江南山大裂谷的10公里徒步路上,来自园区不同部门的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向着终点迈进。途中,大家围绕徒步登山知识展开热烈交流,从不同地形的落脚技巧到登山装备的正确穿戴,从体力分配的科学方法到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专业实用的分享让这段山路成了生动的“户外课堂”。“平时在办公室交流少,这次一路互相拉着走,累的时候搭把手,感觉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刘帆说,他们不仅在行进中分享了不少实用的登山经验,还相互鼓励、合理分配体力,最终以4小时2分钟完成徒步。




而在“一日农耕体验”中,大家挽起袖子摘黄瓜、挖红薯,再用亲手收获的食材做一顿少油少盐的健康餐。“原来自己种的菜这么香,也才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参与者陆佳其的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做的凉拌黄瓜和杂粮饭,获赞无数。

从室内的力量训练到户外的自然探索,从竞技比拼到农耕劳作,多元活动让健康理念真正“活”了起来。据统计,活动期间共举办特色项目6场,参与人次超150人,“比学赶超、互助共进”的氛围在运动中悄然形成。

数据见证成长:荣誉背后是更持久的健康习惯

“终极大奖”“星轨重塑奖”“流星突破奖”——结营时的健康检测数据,将最终决定这些荣誉的归属。此次活动设立的健康基金由参与者报名费与园区激励资金共同组成,达标者不仅能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通过100天的科学追踪,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法。


“体脂率降了12.4%,脂肪肝也由中度回到正常。”园区机关工作人员夏天展示着自己的前后对比数据,他的运动手环里,还存着刚开始参加活动时喘着气走3公里的记录,“现在跑5公里都轻松,这才是最珍贵的‘奖品’。”

据了解,结营后除了表彰先进,还会发布《园区健康生活指南》,汇总100天里验证有效的运动方案和饮食建议。动能加速营不是终点,而是园区“健康基因”的起点。未来园区将持续搭建健康服务平台,让科学健身、团队协作的理念融入园区发展血脉,让每一份“健康动能”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撰稿:刘畅 张倩 摄影:蔡雨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